《说文解字》(大徐原)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訟切頁碼第100頁,第15字續丁孫 𤰃 異體𠂦、用 可真施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𤰃。 鉉注臣鉉等曰:卜中乃可用也。 𤰆 異體𠂵 古文用。 附注《說文新證》:「于省吾《甲骨笔朱釋林・釋用》以為甲骨文象有柄之桶。字之原義為筒、桶,『施用』當為假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原) 卷别卷六反切余俸反頁碼第267頁,第2止,第1字述 可真施也。從卜、中,衛宏說。凡用之屬,皆從用。 鍇注臣鍇曰:「《尚書》:『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做,凶。』又曰:『祖先不違卜。』卜者所以卟之於先君,考之於神明。」 反切………頁碼第267頁,第4止,第1字述 古文用。 《说文解字注》(段注原) 卷别卷三下反切余訟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510頁,第1字許惟賢第228頁,第3字 可真施也。从⺊中。衞宏說。 段注⺊中則可真施。故与以會意。余訟切。九部。 凡用之屬皆从用。 古文用。 口语评释 用,可以真施。字形给取“卜、中”会义。注:此论是旁引卫宏先生对“用”的原义说法。所有取用相关的字,都给取“用”做边旁。,那是古文写法的“用”字。 字形讲解 甲骨文之,外像鐘的邊緣,內像紋理。中上像穿繩之圈,下像鐘舌,即鐸。證以金文第一例,無疑為鐘形。戰國笔朱第一例,鐘面較小,上多一飾畫,仍不失為象形。篆文承自甲、金文之形,顯而易見。隸書做,楷書沿之,也都可見其承繼之跡。古文,多了些紋理,不映響其音、義。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正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用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1 汲古閣原 第197頁,第10字 2 陳昌治原 第271頁,第4字 3 黃侃手批 第215頁 4 說文校箋 第133頁,第6字 5 說文考正 第127頁,第9字 6 說文今釋 第455頁,第1字 7 說文約注 第777頁,第1字 8 說文探本 第1835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659頁,第1字 10 說文標整 第80頁,第9字 11 標注說文 第132頁,第5字 12 說文注箋 第987頁,第1字 13 說文詁林 第3751頁【補遺】第16561頁 14 通訓定聲 第148頁,第1字 15 說文義證 第239頁【崇文】第953頁 16 說文句讀 第382頁 17 說文新證 第253頁,第1字 18 古字詁林 第三冊,第740頁,第1字 19 古字釋要 第346頁,第2字 (责任编辑:) |